一、案例介绍:
客户L大妈到保险公司柜面办理保单贷款。在为L大妈办理保单贷款时,客服人员向L大妈了解贷款用途,L大妈告知其在他人介绍下投资了一个国家政策扶持的利息较高的项目,目前已经意识到这笔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想将这笔投资资金取出,但项目运营人员要求其再交2000元才能取出这笔资金。客服人员意识到L大妈陷入了非法集资陷阱,详细为其讲解了非法集资的定义及常见手法,在客服人员的讲解下,L大妈意识到了非法集资的风险和危害,表示自己不会再投资这类项目。两个月后,L大妈再次来到保险公司柜面办理保全业务,并告知客服人员自己的那笔投资资金被骗,已经报警处理。
二、案例分析:
非法集资具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要件。非法集资有以下常见手法:一是承诺高回报。不法分子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通常能够按时足额兑付本息,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的幌子,编造虚假项目骗取社会公众信任。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往往下大手笔进行宣传,聘请明星代言、在各大广播电视平台和媒体等进行虚假宣传造势。四是利用人情诱骗。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完成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人情来增加集资参与人数,从而扩大集资规模。
三、风险提示:
本案是一个典型的不法分子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名号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例,非法集资分子在吸取了足够的社会资金后携款潜逃,给客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广大金融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一定要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收益。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金融消费者应注意查看融资合法性,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不侥幸投资、不盲目投资。
(以上内容由中意人寿江门中支提供)